我们为什么工作之自我意识管理

2018-05-193198

我们为什么工作之自我意识管理

上一篇里聊到工作本身出了问题,这是外部因素,我们了解了基于“人性本恶”的主流思考下的工作性质。今天这篇文章聊聊主观层面,我们要如何面对工作,对于工作我们应该做怎么样的预期管理。

  • 生活与工作不是相互对立的
    1. 很多人包括我都陷入某种程度的思维误区,就是生活和工作是对立的,这建构了很多毕业生进入职场的内心秩序。我学习到“精神熵”这个概念后,我觉得这一个死结就能解开了。精神熵用来指代意识趋于无序的状态。在物理学中,熵代表的是无序的量度。生活的放松并不是坏事,但一旦放松成为了工作休闲的主要模式,成为了习惯,它将会大大降低生活体验。反过来,工作的压力并不都是坏事,但是一旦压力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它也会大大降低工作的质量。
    2. 生活的对立面不是工作,工作的对立面不是生活。生活不是代表可以一直轻轻松松,工作也不是一直神经紧绷。从“精神熵”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要营造内心的和谐。
    3. 平衡生活和工作的目标是为了追逐幸福,什么样的人才能达到幸福的境界?从生物演化的角度看,一方面,大自然演化选择只是用来服务生存繁衍的,并没有增加幸福的功能,目标是稳定的自然秩序井然;另一方面,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享受快乐的机会都是转瞬即逝的,跟长期幸福感没有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尽管人类的物质财富巨量增加,但在改善内心体验上,却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宏观的社会认可跟个体生活品质没有必然关系。所以追求内心的和谐,只有做自己意识的主人,才有幸福可言。
    4. 所以,个人主观的最优工作体验就是精神熵正好是相反的,也就是精神的负熵,它是这样一种状态,你接受到的信息跟既定目标是匹配的,这时候精神能量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你再也没有担心的必要,也不用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能够保持意识的有条不紊,这种积极的反馈能够使你投入更多注意力,照顾内心跟外在环境的平衡。
    5. 这种最优体验还有一个名字,就是心流。这是个人构建主观精神世界的方向,属于积极处世的一种方式。
  • 构建个人的工作观念
    1. 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挑战与能力的配合创造了心流体验。
    2. 参考在工作中如何获得心流,详情就不展开聊了。在工作中如何獲得心流(flow)
  • 把工作当成游戏挑战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发现心流》这本书里说,成人生活中的心流大部分都出现在工作时,而不是娱乐时。 我们上一篇文章也提到13%的人把工作当成挑战并有完成挑战的信心。这本书里也提出了一个方法论,通过人主观的设计,让你的工作变成游戏,关键就在于用“玩”的心态面对工作。 这个方法论怎么玩呢?
    1. 自主选择目标,创造价值让工作更有意义 【案例】得到订阅专栏超级个体的主理人古典老师,暑假授课期间,他每天上4节课,10个小时,连续60天。他就给自己安排了额外的小目标,把讲师技能比如“讲笑话”、“让人哭”、“语速快”、“讲故事”……列了10个项目,每天专门练一门。循环6圈,快快乐乐过了一个暑假。 【案例】华为公司的《华为基本法》贯穿着一条“价值链”的主线,它明确回答了华为公司的价值是如何创造的,哪些要素参与了价值创造,华为公司为谁创造价值,谁是华为公司价值的受益者;确定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对公司的价值贡献度;价值分配的依据和标准。这些问题又可以归结为,价值创造观、价值评价理念和价值分配理念。 【案例】培养员工对产品的热情,也可以成为员工工作的意义。这种意义,就是让员工为自己能生产出第一流的产品(或能够提供第一流的服务)而感到无比自豪。就像华为公司,他们的口号是:“质量是我们的自尊心。”日本本田公司还有个工人,每天下班看到公司路边停放的本田汽车,如果看到挡风玻璃上有放得不正的刮雨刷,他都要停下来整理好。他说他看到本田汽车,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任何缺点他都看不下去。领导者就是要培养员工对产品的这种感情。
    2. 调整任务的难度,把大目标拆解到几个自己能控制、能自我反馈的小目标 【案例】如果你下周要交一份个人总结,你可以把它拆分成三个步骤,分阶段完成,先花一天时间想想,总结包括哪些内容,你的工作给公司带来了哪些利益,所以你的总结应该包括哪几部分。接下来再花一天时间搜集,为了完成总结,需要之前工作的资料和数据。最后剩的三天,就是拿来写正文了。你看,每一天都完成一个小任务,每一天都会因为完成了一个小任务而得到正面反馈,目标拆解后就不会觉得压力大有难度了。
    3. 把无聊的工作变成有趣的挑战 【案例】肿瘤学家克莱因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但唯独讨厌两件事,一个是他国际会议频繁,所以不得不经常在机场候机,第二个是他时常需要撰写向政府申请资金的计划书,虽然没什么难度但非常繁琐。那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两项工作变得有意思呢?他灵机一动,如果能一边候机一边写计划书,不就能用一半时间做两件事了?从此,他的每一次候机都变成了一次令人期待的小挑战,他要看看自己在吵闹的候机大厅能不能专心写计划书,能够写完多少,是不是能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量。 【案例】大物理学家费曼小时候特别喜欢玩收音机,并学会了修理收音机的技术,当遇到那种损坏太严重无法修理的机器,别人就会劝他,你只是个小孩子,修不好没关系的,但是费曼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二战时,费曼在参加曼哈顿计划的时候学会了开保险柜。为了破解密码,费曼专门去买了两本怎样开锁的书,并在自己的保险柜上一直练习。在最后可以达到平均四小时开一个柜子。他花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把研究基地里面所有的保险柜都打开了,他的开锁技术已经到了职业水准。 就是这种解决难题的冲劲儿,让他之后在遇到各种科学、学习的问题时,能一直坚持研究,掌握各种新技能。

以上从心流的方法论来思考管理工作的主观期待,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本文作者:Andy 芦苇科技创始人、CEO 芦苇科技-广州专业软件外包服务公司 提供微信小程序、APP应用研发、应用UI设计等专业服务,专注于互联网产品咨询、品牌设计、技术研发等领域

分享
点赞0
打赏
上一篇:滴滴发布《2016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
下一篇:义正词严的摸鱼 | 摸鱼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