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总动员4》还有11天就要上映了,距离《玩具总动员》系列第一部上映已经24年,前后跨越了约四分之一个世纪。
皮克斯从何而来
皮克斯的前身是美国卢卡斯影业公司,内部一个负责电脑图形绘制与电影特效的开发团队。在80年代的初期, 这个团队经手处理过非常多娱乐大片的特效, 其中包括有卢卡斯旗下的《星球大战》系列、派拉蒙的《星际迷航2》等电影。
而在后续正式成立电脑动画部门后,这个团队便获得了刚离开苹果的乔布斯注意,恰好同一时间其创始人、主席、首席执行官George Lucas,乔治·卢卡斯 正在打离婚官司,资产大缩水的他便把这个部门卖给了有意收购的乔布斯,并正式更名为皮克斯。
初期皮克斯并没有自己的长片作品,主要的业务为处理其他电影公司的电影特效或计算机动画制作服务,与为纯果乐、李施德林等公司提供电视广告制作,而其中迪士尼就是当时皮克斯最大的客户。
在被乔布斯收购的同年,为了更好地推销他们的计算机动画绘制系统,皮克斯招聘了从迪士尼离开的动画师约翰·拉斯特,John.Lasseter,以炫技为目标,制作了充分展示系统系统性能的动画短片《顽皮跳跳灯》,没想到便一举拿下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2年后由其再度创作的《小锡兵》又再拿了另一座小金人。
皮克斯在技术上成功地吸了当时正想突破传统手绘、尝试电脑动画的迪士尼关注,并且鉴于皮克斯是一个已经收获过两座奥斯奖小金人的动画团队,迪士尼决定将影史第一部电脑动画长片的重大任务交给他们。在1991年,以2600万的额度与他们达成了三部电影的交易合约, 承包制作费和发行工作,于是皮克斯与迪士尼合作的第一部电影《玩具总动员》就这样进入了制作阶段。
首部经典之作的艰难诞生
实际上,当时皮克斯其实算是一件规模很小的新创公司,所以能接下迪士尼这么大的客户,是一个那么惊人的成就。但同时帮助迪士尼做动画,对皮克斯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压力的事情。
例如,在当时他们根本没有足以处理长片动画所有画面的成熟技术,整个团队都有点不知所措。艾德·卡姆尔,Ed Catmull,也就是现任皮克斯总裁表示,当时整个团队都非常地迷茫,只好边做边学,根据长片的诉求研发新技术,硬着头皮把客户要的东西做出来。
重新开发新的技术已经非常艰难,同时还要讲好故事更是难于登天。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迪士尼高层一直对剧情作出各种的干涉,例如,他们希望故事能够老少通吃,要求加入更多的成人元素:嘲讽、黑色幽默等。还曾建议将重心转移到人类角色身上等等。让所有皮克斯的员工都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不眠不休地修改迪士尼提出来的要求,过程的压力更让部分的皮克斯员工发起了请辞。他们崩溃到团队很多人的精神都出现了问题,还有人声称自己会看到胡迪和巴斯光年出现逼他赶工的幻觉。虽然如此艰辛。但最后出来的结果还是不能让人满意,在各种的故事版本中:
- 温柔的牧羊女,是一个会四处调情的轻浮角色
- 如今热心领导团队的胡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派,甚至还会说脏话
- 正直果敢的巴斯光年,则非常自私
面对这个结果,不但迪士尼的高层看了进度后很不满意,认为为何会搞成这样!?就连导演 约翰·拉斯特 对自己的作品也很非常不满,这让本来就很反对找外部工作室创作的迪士尼动画工作室主席 Peter Schneider 一度下令终止制作这部电影,并决定撤资。
那一天发生在了1993年11月2日,这一天对于皮克斯是灾难性的一天,后来他们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五The Black Friday Incident。
但项目还并没有就这样停止,由乔布斯自掏腰包坚持着,在过程乔布斯也充分地尊重皮克斯的创作团队,没有把自己置于创作过程中,转而负责打好与迪士尼的关系。三个月后,皮克斯再次拿出了新的剧本,在这一版剧本中:胡迪从一个任性的暴君变身成了一个热心的领导者,并增加巴斯光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玩具这个有趣的设定。后者的编剧功臣,则是如今我们非常熟悉,后续《复仇者联盟》的导演乔斯·威尔。正是这一版本的剧本再次启动了迪士尼和他们的合作。
解决了故事问题后,皮克斯员工再次回到技术的层面上的问题,每一个镜头的工作量都非常的大,需要经过非常多员工的手去计算角色的动作和表情,连场景也需要以真人电影为标准去塑造每一幕在运镜上的感觉。当中最困难的工程就是让动画中每个角色讲话的嘴型和表情都能尽量跟配音员一致(皮克斯电影都是先进行录音后,在根据演员嘴型进行动画配合)。据闻,当年制作每8秒对话的画面,就需要花费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而《玩具总动员》全片时长81分钟。
最终,自1991年夏天,历时四年,《玩具总动员》在1995年11月22日正式上映,并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功,以3000万美元的预算,在北美收获近2亿美金,全球3.5亿的票房收入,获得三项奥斯卡奖提名:最佳原创剧本、最佳配乐和《你是我的朋友》(You've Got A Friend In Me)的最佳原创歌曲,最后赢得特别成就奖:首部计算机动画长片。未能收获最佳动画长片奖,因为当年暂未开设这个奖项。
经得起变化
皮克斯的发展故事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特别是当中在制作过程可谓是步步惊心的《玩具总动员》系列。我感叹到,如今创作出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的皮克斯已是盛名满载,但回看其发展历程,企业的变化便了解到这并非一蹴而就。
- 实际上,导演 约翰·拉斯特 在加入皮克斯以前,虽从小热爱动画,但也只是一个被迪士尼所解雇的小职员
- 皮克斯本身是一个被母公司"转卖”的部门团队,一度曾从100名员工裁撤剩余42人,从原本涵盖硬件、软件、动画特效技术"外包"业务缩减只剩最后一个。
- 在最初与迪士尼达成的三部电影合作中,迪士尼拥有包括《玩具总动员》作品的最终著作权,迪士尼曾一度计划把《玩具总动员3》他们心爱的作品,转交给另一家旗下的外部动画工作室Circle 7制作,说到底《玩具总动员》也不过是皮克斯的外包作品而言。
- 皮克斯在接下长片动画订单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技术,在每一部作品制作期间研发、迭代他们需要使用的动画技术。
- 在与甲方合作上,最开始的皮克斯也是处处碰壁,在剧本创作上,会因为迪士尼的意见而让他们阵脚大乱。
- 第一部的动画长片作品,从1991年签订合作后,才在1995年正式上映,耗费了整整4年。
- 但又在《玩具总动员2》的制作过程中,内部员工曾不小心把整部作品人物的原始模型删除,导致90%的项目进度丢失
很多时候我们这代人能了解到大多数都是如神话般的事业发展故事,因为幸存者偏差,我们往往容易忽略事业发展中过程。实际上更多的事业都是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夸张点而言,像是如今我们谈到的皮克斯,如果回到1995年《玩具总动员》上映的前一天,皮克斯依然只是一家"烂公司",曾经可以说是什么都做不好,在逐步发展变化中,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后续成功的故事。
过程中他们对创作的执着、新技术的追求与困难的克服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
决定我们在做的是什么,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采取的方式。
耐心地用时间、奋斗来换取变化。
资料参考
- 优土碧视频网-播客 饱妮 皮克斯相关短片
- 微机网-皮克斯、玩具总动员等词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