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身陷繁忙工作的泥潭而无法自拔呢?你是否终日忙碌、焦头烂额却不见成效呢?你是否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工作的轰炸而难以招架呢?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不试着做些改变?难道要让生活就这样继续下去,直到你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被消磨殆尽,你变得身心俱疲、无法忍受? 当然,我们今天既然来到这里,肯定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今天我就针对目标和时间管理来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目标
目标重要性
我们身陷繁忙工作无法自拔,终日忙碌焦头烂耳却不见成效,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工作的轰炸难以招架,好像陷入了一个死局。但这肯定不是死局,我们先找出病症所在,我的答案是:我们一开始就缺少目标和计划。博恩-崔西说过:“成功就等于目标,其他一切都是这句话的注解!” (博恩·崔西是当今世界上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最成功的演说家和咨询家之一)。先讲一个故事吧。 哈佛大学1953年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结果影响的调查,一群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哈佛大学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群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大家应该也可以猜到一二了
- 3%有清晰而且长远目标的人: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 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目标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上层,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达成,成为行业专业人士,有很好的工作,比如医生,律师,公司高管等;
- 60%目标模糊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层或下层,尽管能够安稳的生活,但是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 27%没有目标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得十分不如意,不断抱怨社会和他人,经常失业,家庭也不幸福;
目标 | 比例 | 结果 |
---|---|---|
有清晰而且长远目标 | 3% | 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
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目标 | 10% | 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上层,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达成,成为行业专业人士,有很好的工作,比如医生,律师,公司高管等 |
目标模糊 | 60% | 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层或下层,尽管能够安稳的生活,但是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
没有目标 | 27% | 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得十分不如意,不断抱怨社会和他人,经常失业,家庭也不幸福 |
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慑力呢?
- 它给人以明确的方向感,使人充分了解自己每个行为的目的。
- 它让人清晰地评估自己的行为,进而正面检讨自己的行为。
- 它让人从忙乱中转移到自己的工作重点上。
- 它让人更关注结果,产生持久的动力。
- 它能激发出人的潜能。
目标体系
目标如此重要,那你们是否已经有清晰的目标?制定目标有什么阻力吗?(互动1分钟) David Allen提出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可以划分成六个高度去进行检视和规划,它们分别是:
- 原则(五万英尺):你首先必须要找个时间好好地思考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原则和目标,这是你工作的灵魂所在;我可以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原则:工作是谋求更好生活的途径,追求无压、流畅、高效的工作。
- 愿景(四万英尺):这里面包含3—5年的工作目标,可以是职位的,也可以是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在这个层面你需要问自己:
- 我的目标是什么?
- 哪些人已经达到了我这个目标?
- 他们是如何达成的?
- 达到这个目标之后我的工作和生活会是怎样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给自己构建了一幅图画,当我不断地回顾这幅图的时候,我要完成这些目标的愿望也就愈加强烈。 比如我现在的愿景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这个愿景是基于追求无压、流畅、高效的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的。
- 目标(三万英尺):目标是比愿景更细化的东西,通常在一年内就可以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比如说我现在的目标就是:
- 每周通过参加商务聚会来扩展自己的人脉,主动给朋友们打电话来巩固自己的人脉。
- 参加管理学的培训课程或者是参加MBA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 每天坚持阅读40分钟,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并且更深层次地研究自己所在的专属领域。
- 责任范围(两万英尺):工作上的角色,如销售、管理、产品开发等;生活中的角色,如家庭、个人财务、精神层面等。要把每一个角色扮演好,就需要执行一些任务,以拉近现实和期望的距离。比如在这个层面我的责任范围是全公司的行政工作,我要时刻在思考哪些做得不好,哪些还有提升的空间?
- 任务(一万英尺):所有需要一步以上完成的事情都是一个任务,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目标系统,但是我们仍然要将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一个个任务上。比如‘制定凹凸壁纸的推广策略’等。
- 下一步行动(跑道):这是最为具体的事件,是可以马上执行的行动,比如“开凹凸壁纸的项目会”;我们要将他们全部放进我们的清单,然后一一消灭。
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思考,制定一个“自上而下”的职业规划,当这个规划确定之后,就要开始“自下而上”搞定工作,并且在工作过程中随时修订自己的规划。谁更关注细节,谁就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刚开始我们都在同一个跑道里面绕圈,但是最终只有职业规划清晰的人,才会驾车进入快车道,直奔目标而去。
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平时定的目标太low了?哈哈
我们大家肯定都有一个疑问,上面这个故事中那3%和10%的人中,最后都能成功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规划强有力的知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兰迪·波许说过的话:请记住,阻挡你的障碍必有其原因!这道墙并不是为了阻止我们,这道墙让我们有机会展现自己有多想达到这目标。这道墙是为了阻止那些不够渴望的人,它们是为了阻挡那些不够热爱的人而存在的。
执行目标
阻挡我们的那道墙有哪些呢?
- 设定了不可达成的目标;
- 没有将目标分解为计划;
- 放任偶尔的失败;
- 没有写下来;
- 没有及时修订目标;
- 没有坚持行动; 大家完成目标的阻力是不是也是这些呢?接下来根据以下三点来跨过这道墙。
- 设定一个可达成的目标;
- 把目标分解为计划;
- 提高目标执行力;
设定一个可达成的目标
从理论上来讲,只要你制定了目标,就是有可能实现的。nothing is impossible。但是,如果你设立的目标是:我要成为世界首富,那你实现它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明白我的意思吗?要增加实现目标的可能性,首先要看看它是否符合S.M.A.R.T标准。当然,过于‘宏伟’的目标在你对它进行分解之后,你会看到放弃它的理由,同样的,你也可能会看到实现它的途径;
我要成为世界首富 | 我要成为技术总监 | |
---|---|---|
Specific-具体的 | 世界首富 | 技术总监 |
Measurable-可测量 | 福布斯公布 | 接到任命书 |
Attainable-可实现 | 总资产超过860亿美元 | 知识、威信、人脉 |
Realistic-可实行 | 每年至少赚20亿美元 | 学习管理知识、提升技术水平、改善与每个人的关系 |
Time-base-时间线 | 70岁以前 | 2年之内 |
通过SMART分解后,什么目标达成概率比较低,什么目标要怎么做才能达到就比较清晰了。
把目标分解为计划
制定了一个可行性的目标后,接下来的关键是将目标转变成计划。没有计划的目标就像是在很高很高的树上的果实,是没法摘到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爬树,从树干一点一点地往上爬,爬到枝桠,然后才能伸手够着果实。 咱们一起把成为技术总监转化成计划吧,转化的过程分为: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我们称之为“大树分解法”,其他目标也可以用这种思路。
树根
- 写出目标:成为技术总监;为了增加潜意识的刺激,建议将目标写在醒目的位置,也可以配以图片;
- 我为什么要达成此目标?
- 我需要拿到更高的薪水来提高生活质量;
- 完成目标将是我这些年努力工作的一种肯定;
- 我喜欢更有创造力的工作岗位;
- 我要让同事对我刮目相看;
- 我要完成技术到管理的转变; 将你最重要的理由写在最前面,遇到挫折想要放弃目标的时候,你可以看看当初写下的这些理由现在是否依然存在。
- 我为什么可以达成此目标?
- 我想当技术总监的意愿非常强;
- CTO和CEO对我的工作能力都很认可;
- 家人和朋友都非常支持;
- 我已经在读管理学的书,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 平时与同事或上级的关系都还不错; 想要达成目标首先要说服自己:我一定可以达成这个目标。
- 哪些个人、团体、组织对我达成这个目标有帮助?
- CEO:他对我的了解和认可,是达成此目标的关键;
- CTO:他身上由我最需要的经验和技巧;
- 朋友:可以为我的计划和目标提供宝贵的经验; 没有人的成功是靠自己一个人完成的,当所有人都觉得你能成功,你就能成功;
- 这个目标需要多长时间内完成?2年内完成;
我们设置一个过长或者过短的目标都是没有意义的,目标时限过长,遇到的不可知因素太多;目标过短,那就没有必要搬出“大树分解法”了。
树干
写下实现此目标的计划步骤 - 处理好和同事的关系;
- 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 储备管理相关知识; 这些属于战略和规划性质的计划;
树枝
接下来把这个2年的计划分解成24个月的月目标计划,在月目标计划表里写下打算如何完成计划步骤
树杈
将月计划中的内容细化到每一周,以“linux技术入门”为例; 当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时刻记住你做了最好的准备,也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就好像我们写好了产品方案,还需要设计和技术去实现它。
提高执行力
成功 = 艰苦的劳动 * 正确的方法 * 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目标分解需要的是分析能力,而目标达成需要的是执行力,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这里有三个锦囊妙计与大家分享
1.找到最大的石头
潜能大师伯恩·崔西所说,“成功的路上你可以把这些小石头都移掉,可是那个最大的石头假如放在那里没有去除,你除掉百分之九十九的小石头也是没有用的”。我们要问自己,我要达成这个目标,最大的障碍在哪里呢?然后第一个去解除这个障碍。一般人总是先做比较简单的事情,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先去克服最困难的事情,当你一克服它,其他的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拿刚才的周计划来说,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到《Linux宝典》之后,学习Linux下的各个命令,并且安装双系统可以随时进行实践。我认为“尽快上手使用Linux系统”是“最大的石头”,当你熟悉了操作系统以后,“寻找办公替代软件”以及“建立Linux服务器”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2.写下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比如周日下午16:00要去健身房锻炼,如果不将这件事情写在日程表里,或者设个闹钟,80%的情况我们都会遗忘或者假装遗忘。
-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千万不要以为你能“想到”就能“做到”,如果缺少了“写到”,那你很可能“做不到”。
- 大脑提供灵感,笔、纸细化行动 大脑擅长的是创造性思维,而非记忆或者加深记忆。比如我们大脑想到“我应该加强身体锻炼了”,当我们把“加强身体锻炼”的目标写在纸上以后,就非常有利于我们继续思考下去:“是跑步还是打球”“早晨锻炼还是晚上锻炼”,如果早晨锻炼,那么进一步考虑“早晨几点起床比较合适?”“晨跑路线应该从哪到哪?”这样,在大脑和纸笔的配合下,才能将一个想法细化为行动。
- 白纸黑字才是“契约” 目标和计划其实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契约,如果你把契约放在脑子里,那是没有效力的。如果你白纸黑字地写下来,这个目标就将呈现在你的面前,第一次看到这个目标的时候,你的潜意识会告诉你“兄弟,这回是来真的了”,第二次看到这个目标的时候,你的潜意识会告诉你“哥们,别忘了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啊”。这样一来,你就不会逃避自己的承诺了。
3.拒绝第一次失败
最终目标的失败,都是从第一次失败开始的 当遭遇第一次失败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会引起两个后果:
- 引起连锁反应。我们的计划是提前做好的,一环扣一环,当你前面的步骤实施失败的时候,不管是未完成,还是被延误,后面的计划都会如期而至,这就给你造成了很大压力;当你发觉离目标越来越远的时候,就会选择放弃;
- 麻木。我们有一种可怕的适应性,不管是对好习惯的适应还是对坏习惯的适应。
我们也不可能避免失败,因为它毕竟只是“计划”而已,正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我们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面对失败,我们需要做两件事:
- 重视失败,分析原因。计划失败总是有原因的,不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我们都需要认真对待,认真分析,一定不能给自己一个这样的心理暗示:“计划失败了没什么,谁都可能失败,下次尽量按计划进行就是了”。我们应该问自己的是这样两个问题:“计划为什么失败?”和“如何避免类似的失败?
- 以变化应对变化。即使是一个“树杈”级的失败,我们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看看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是否有根据环境的变化需要调整的地方,如果需要调整,就立即调整。即使最后没有做任何计划更改,但经过一个重新审视的过程之后,我们抵御失败的信心会提升很多,我会告诉自己“我的计划很合理,我会顺利完成计划的”。这是我发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
时间管理
当职业规划讲到这里,我们讲了如何建立一个系统性目标,如何分解目标为计划,如何提高执行力,一切看着都很完整,大家有发现什么问题吗?或者有没有缺少什么东西? 是的,我们执行这些计划需要时间。大家是不是觉得每天都特别忙碌没时间执行职业规划呢?你们知道世界上由哪两类人组成吗?是确实很忙的人和假装很忙的人。假装很忙的人很虚伪,但这责任却不在他们。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和我们的父辈都习惯于将‘忙碌’和‘刻苦’以及‘成功’划等号,并且鼓励我们让自己忙碌起来。比如说啊——小时候父亲总是对我说:‘你看人家谁谁谁,每天晚上学习到十一点,你怎么没有人家那种爱学习的劲儿呢?’我心想:‘哼,那家伙在班上学习成绩落后我七八名呢!’这还不算,记得在我念书的时候,父亲为了督促我的学习,每天晚上都会搬一个小凳坐在我旁边,一边给我扇扇子,一边让我做作业。做完了作业让我做习题,做完了习题让我背英语,背完了英语让我做试卷……所以我那时练就了一身‘灵魂出窍’的本领。而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假装忙碌’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关注结果更甚于关注过程,只要能将任务完成,省下来的时间都是自己的。我们也许都属于‘确实很忙’的人,但是‘确实很忙’的人还要分两种:一种是具备时间管理技能和目标管理技能的人,另一种则是不具备这些技能的人。这两种人忙碌的内容和结果都截然不同:前一种人用20%的时间完成了后一种人用80%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前一种人忙着考虑如何打发闲暇的时间,后一种人则忙着煮方便面和熬夜。所以我们要达到成目标,就必须学会管理我们的时间。
认识时间黑洞
首先我们学习一个词“时间黑洞”,所谓时间黑洞指的就是被浪费掉的时间的集合。想想都觉得可怕,那我们如何找到这个时间黑洞呢?我这里建议一种时间日志方法:拿一张表格每隔一个小时写出下一个小时要做的事情,一个小时结束之后记录下结果,坚持一天,在下班之前看一下这份表格;这个表格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的我的周报了。
时间 | 预期结果 | 实际结果 | 是否达成预期 |
---|---|---|---|
8:30-9:30 | 检查、回复邮件 | 收件箱已清空 | 是 |
9:30-10:30 | 完成项目计划书 | 上网QQ聊天 | 否 |
10:30-11:30 | 完成项目计划书 | 刚开始写被拉去开会 | 否 |
11:30-12:30 | 完成会议纪要 | 和同事聊天没有完成 | 否 |
13:30-14:00 | 完成会议纪要 | 完成会议纪要 | 是 |
14:30-15:30 | 完成项目计划书 | 淘宝网上购买衣服 | 否 |
15:30-16:30 | 修复路由器故障 | 修复路由器故障 | 是 |
16:30-17:30 | 分析客户投诉找对策 | 检查回复邮件 | 否 |
这样子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哪些时间是高效时间段,还可以看出哪些延迟完成哪些未完成,原因又是什么,就一目了然了,坚持统计一周,我们就可以找出时间黑洞在哪里了。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当你的注意力被打断之后,如果想要重新集中注意力至少需要15分钟;如果你的思路被打断的话,那么你可能与微信这样的伟大创意擦肩而过。时间黑洞不仅将‘无意义’的时间吞噬,还将‘集中精力’的时间破坏。
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时间使用状况,那么现在,我们勇敢地开始时间管理的征程吧。接下来我们介绍一种很适合我们这种初级者的方法:四象限法则。
四象限法则
首先我们聊一下传说中的“四象限法则”,所谓‘四象限法则’,是由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方面的不同程度进行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重要而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而且不紧急。
现提问一下大家,假如大家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已经放在这四个象限了,那么你们会把主要精力话在哪里呢?很多人都会把主要精力花在第一和第三象限,这样子他们就会出现天天在处理火烧眉毛的事情,就像是救火队员一般,那边出事了,就赶紧跑过去应付;这边出事了又立即赶回来处理。同时他们竟然还从这‘忙碌’中产生了一种‘成就感’。这些事情是需要立即去办的没错,但是他们并不值得你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要知道,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做再多正确的事情都是没用的。让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四个象限吧。 我们对待四个象限中的事务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处理这些事务的原则:
- 第一象限:没什么好说的了,立即去做!我们工作中的主要压力就来自于第一象限,我们生活中的主要危机也来自于第一象限。第一象限就是一片雷区,我们进入这个象限的次数越少越好。其实第一象限80%的事务都来自于第二象限没有被很好处理的事务,也就是说这个压力和危机,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举个例子来说,你可能不得不花整整一天的时间去陪重要客户逛街、吃饭、娱乐,就是因为你产品的BUG给客户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而你必须通过做这件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情去安抚客户。
- 第二象限:有计划去做!我们应该将时间投资于第二象限,不能因为它是不紧急的就不去处理。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对它进行任务分解,并且制定时间表;然后我们每次投入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项庞大的任务,就像储蓄一样,每天投入1元钱,好像做不了什么事,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做成大事。除此之外,将精力集中于第二象限的价值还体现在如果你第二象限的事务能很好地处理的话,会减少80%第一象限的事务。举个例子来说,那天你正在仔细地对你的代码进行测试,可是这时候女朋友非要拉着你逛大街,这严重地分散了你的注意力,打断了的思路,所以造成你没有测试出产品BUG的后果。如果你能将陪你女朋友逛街这件事做很好的安排的话,那安抚客户这种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情就不会出现了。
- 第三象限:交给别人去做!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第三象限的事务是我们忙碌而且盲目的源头。这个象限里的事务最好能放权交给别人去做,或者通过委婉的拒绝减少这类事务的产生。举个例子来说,岳母打电话过来说想下午去逛逛街,这时候,你可以委婉地告诉她你确实想去陪她,可是今天刚好有个会议需要你主持;你可以立即联系你的老婆,让她去陪你岳母逛街,而你通过做晚饭来补偿她。这样你在上班的时间段内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在重要的工作上了。
- 第四象限:尽量别去做!这是一个用于缓冲调整的象限。当你疲惫的时候,可以通过做一些不重要而且不紧急的事情来调整一下心态和身体,但是你不能在这个象限里投入自己太多的精力,否则你就是在浪费生命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来说,当你因为工作的事情身心疲惫的时候,可以和老婆一起逛逛街或者去登山、下海等,但是如果你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陪老婆逛街、讨老婆欢心上面,那么你将失去你的事业,也失去家庭稳定的基础。
第三象限出现的猴子的一个理论补充:猴子法则。比尔·翁肯(Bill Oncken)曾经提出一个理论,叫‘背上的猴子’。翁肯教授有一次偶然发现,自己在忙于加班的时候,部属竟然在悠哉游哉地打高尔夫。这让他突然领悟到,主管人员之所以时间不够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做好授权分责,将太多本该部属去做的工作招揽到了自己身上,以至于永远在苦苦追赶工作进度。 翁肯教授把那些工作比喻为活蹦乱跳、随时可能跳到你身上的‘猴子’,而把他那独特的时间管理理论称为‘猴子管理艺术’。
第二象限工作法
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知道第二象限是四个象限核心和最终目的,所以我们就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第二象限,那么我们就需要把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进行目标描述和任务分解。举个几个例子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迫使我们将精力花在第二象限,这在一开始是非常重要的。
有利于将一个项目做细,做的有计划,时刻知道你下一步该做什么。
明确任务完成的标准,当达到标准的时候就可以放下你的心头大石,减轻你的压力。
有了工作时间的约束,你可以明确地知道该任务是否造成了拖延,原因是什么,如何去避免。 简单地讲,就是消除时间管理的三大杀手——拖延、犹豫不决、目标不明确对工作的影响
做了简单的任务分解和目标描述之后还不够,我们还需要通过一个表格来证明你确实已经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解决第二象限的事务上。
日期 | 象限 | 任务 | 消耗时间 | |
---|---|---|---|---|
临时突发事件处理
我们已经制定好了职业规划,确定了目标,并且细分为计划,开始有条不紊的执行,此时我们心中窃喜,好像已经看到了升职加薪的荣光。这时候突然正在维护期的某个项目服务器宕机了,这属于重要又紧急的事情,你不得不停下手头的工作马上处理,而且有时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那么自己原先的工作计划被完全打乱了,就像是本来规规矩矩的车流行驶在马路上,结果硬是被那些“加塞儿”的车搞了个乱七八糟。 是的,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不是上帝,不能预先安排一切,从另一个角度讲,生活正是因为充满了未知才有意思。如果我们一出生就知道这一辈子的每一天将会如何度过,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除了大多数婴儿会被“吓死”外,这世界上很多有趣的事情将消失:像赌博、新闻、迷路、失恋、时间管理…… 临时事件总是会不期而至,当它和我们的计划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处理呢?其实我们也是可以遵循一些原则的,只要把握好了这些原则,你就能顺畅地处理那些突发事件。
- 不要让临时突发事件影响你的情绪:情绪和节奏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在足球赛场,还是在社会舞台。时间管理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我们如此讨厌临时突发事件就是因为它总是能轻易地扰乱我们的情绪。诸多临时突发事件就像不停地投掷到水潭里的石块。水面怎能恢复平静?我想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了:我们不仅需要一套像‘衣柜整理法’这样优秀的事务处理系统,更需要一个健壮的情绪管理系统。或许可以说:我们需要通过锻炼来提高我们的EQ。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以后再展开来说。现在只需要让你知道一点:我们需要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管理技巧是可以通过锻炼不断提高的!!
- 第二,重视“再次放入收集篮”的步骤:如果你想轻松地面对临时突发事件,你就必须重视“再次放入收集篮”这个步骤。当前的任务处理到一半,突然插进来另一项临时突发任务,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破坏‘衣柜整理法’,所以,我们应该将做到一半的任务当做一个新的任务再次放入收集篮里。具体如何将它处理成新的任务,这个我们一会儿再谈。这个步骤是一个细节,但是真的非常必要。
- 第三,向周围人推荐自己使用的时间管理方法:如果你的领导或者你的同事非常喜欢‘突然袭击’你,该怎么办?与其被动承受或者激烈地摩擦,不如主动出击,让他们成为自己时间管理方法的门徒。很显然,只有当周围人都有了“按照日程表做事”的好习惯之后,才能够保证自己较少被临时突发事件干扰。
2分钟法则
这里再介绍一个2分钟法则,如果临时突发事件估计完成时间在两分钟之内的话,还是立即去完成它,比如给客户打一个回访电话,比如去楼下取一份文件。这样做的原因是,前面提出“六大高度”的David Allen说过的一段话:“2分钟基本上是一道时间分界线,即从这里开始你对某些情况进行归档保存所花费的时间,远远地超出了当你第一次发现这个问题时就动手解决所需要的时间。换句话说,这是一条提高效率的捷径。” 这里面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果上面交代下来一件突发事件是需要别人完成的,那就第一时间安排出去,这和其他依照‘两分钟原则’处理的事情不同的地方在于:需要花费一点时间写在你的等待清单里,以便提醒自己此后监督此事的进展。
流程图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讲了我认为比较适合初级玩家的一种方法,希望大家能抽时间去看看《小强升职记》,还讲到了“时间投资法”、“下一步行动法”、“衣柜整理法”、“80/20法则”,还有勤发一直在践行的“番茄工作法”,这么多种方法,肯定有一种能契合大家的。
结尾
今天进行到这里,我们闭上眼睛想一下,我们已经制定了目标体系,跨过了拦截在执行路上的墙;我们找到了时间黑洞,用四项法则进行了时间管理,并且找到了处理临时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我们终于不会身陷繁忙工作无法自拔,不会终日忙碌焦头烂耳却不见成效,不会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工作的轰炸难以招架,而似乎已经见到了升职加薪的荣光,生活在变得越来越好!
互动问答
Q1. 制定工作目标的时候比较困难 A:制定工作目标要自上而下而下的建立一个目标体系,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价值观,然后在这基础上制定一个3-5年的比较长远的目标,最后把这个长远目标分为多个一年的阶段性目标。工作价值观可以通过 http://www.apesk.com/careeranchor/ 进行测试。
Q2. 如何把事情填进去这四个象限? A:事情的紧急程度是根据事情的deadline决定;而决定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是根据工作价值观决定的了解了自己的工作价值观或职业价值观,结合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论,那么就很容易判断一件事情是否重要了
Q3. 当我们设立一个目标之后,可以从哪些维度去考察它的可行性? A: 我们可以通过SMART模型进行分析,这样子就很容易看出目标实现的可行性,也可以看出一个目标可行的途径。同时我们设定完目标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目标有谁达成的?他是怎么达成的?达成的时间是多久?以别人作为一个参考系,联系自己的情况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