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对新人的批评谈起

2019-07-301673

电影《爆裂鼓手》,主角在导师近乎疯狂地逼迫下,从一个名不经传的音乐学院学生到一位"殿堂级鼓手"的故事。

在上周五,为了推进我们的 "零售化-产品” 战略,我们进行了一个公开的产品方案评审会。

面对当中一位新人的表现,在短暂的思考后,我还是公开地给出了一个很尖锐的评价。我现场给了他一个建议,请他自行进行一个职业评测,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当一名产品经理。得出这样的评价,并非毫无原因,全部来源于,我从他的方案中,体会到的是他认知思考方式上的混乱,而判断目前的他并不擅长深度思考。而这样的能力这是一名产品经理的必备;

我知道这样的当众评价,对于这位实习生而言,必定是一个深深的刺痛,最近我也在一个场合上,劝说一位下属,如果选择一个岗位,事业就必将遇到挑战,压力,但更希望大家可以 理性地看待压力,自信地对待挑战。

但还是让我做出深深思考,我希望可以用久违的文字,好好说一下这个事情;

能力温度计

十分认可一名前辈对企业新人成长与培养问题的观点,在成长上,他往往会向新人解答:当前新人的薪资是根据其来公司以前的能力进行评定的,但其下一份薪资的水平,则取决于在当前岗位上的成长。这确是新人们应该正确认知的成长心态,也是企业应该有的责任。

而成长,来源于认知自身的不足。在我们公司爱把这叫做员工的能力温度计,在我们的人事管理中,主张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有效地了解自己的水平。但否定总容易换来坏情绪,尤其是当一个评价与新人自我认知偏差较大的时候,很长的时间里,我也没办法很好地把控评判尺度,但如今,我认为,还是应该尊重客观,给出自己的评价。至于情绪的问题,就交给评价以后的相处过程中解决。

"屌丝”逆袭 的梦幻

我们都爱看、爱想像 "屌丝"逆袭的故事,但实际这并不符合经济学、更不符合科学。若平凡如大多数人,好""成绩""的背后应该积累,而若想超脱时间总量的限制,那大多需要单位时间内高效利用。花大学四年积累的创业经验,若想要在1年间追上,快速的成长,伴随的必定是痛苦,因为体力、脑力以大大超越舒适区活动。这是我常常自我劝说的方式。

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就像是我们的身体,我们希望可以短时间内有所成长,伴随的便是锻炼而得,肌肉撕裂的疼痛。

我们这样体量的公司,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与领导者的水平限制,我们也确实有较少机会找到马上成熟可用的人才。因此我们也爱找一些可能当下能力不是非常足够,但却富有志向、激情的的年轻人。起点低,而还是心怀理想,志向远大,对此,能成功的唯一办法,就是高要求下巨大、频繁的自我撕裂。

每每谈到这个话题,我便想起90年代的香港电影工业,由于台湾的市场需求、香港戏剧人才汇集等原因,出现大量的影视项目需要生成。就在那时候,逼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好电影与好导演。而背后则是,王晶口中的不眠不休的创作。

同样,电影《爆裂鼓手》也是在讲这样的故事,主角在导师近乎疯狂地逼迫下,从一个名不经传的音乐学院学生到一位"殿堂级鼓手"的故事。

"屌丝”逆袭的梦幻,背后大多是痛苦的代价。

好好教学

企业不是一个培训机构,我们需要对培养员工的效率提出要求。

职业工作时间是我们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在市场上奋斗生产服务的生涯就像是在一个广阔无垠的野外生存。对比不断地辅助带领,更应该做到的给于新人生存的地图、生存本领基本功、求生的欲望,这着实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 梳理职业能力地图,让新人明白在后续的道路上,应该掌握了解什么
  2. 练习磨炼职业基本功,这可以长远受用
  3. 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专业态度

希望,在以上的工作里,我们可以做的越来越好。

另一个话题,是我们这些工作年限还较短的小领导,所没法逃避的:新人,要超越我们了,怎么办?

尊重客观,我们毕业离开校园的时间也确实不久,积累职场能力认知,在我看来,只要指导得到,很快新人就有可能追上。特别在如今这样资讯交换日益发达的年代,更新的教学内容,更便利的实践计划,如今的年轻人在校园里已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面向职业的学习。

过去我也曾对此恐惧,而如今我以释怀,我认为只有"合作"才是长远的之计。入门师傅与徒弟,不必要囿于师徒的关系,在水平相当时,应该成为相互的学习伙伴,分享成长。

我也明白这背后有很多的相关的限制,但至少目前在我们企业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最后

在年少的时候,机缘下得到一个在较为规范的篮球训练机会,转眼间已十年过去,至今仅剩一个深刻场景。一次内部练习赛的过程,在认真看球的我,突然得到了教练给到一个替补上场的机会,一声呼喊,我便准备上场,但为了确保最好的状态,我蹲下来把鞋带绑紧,让我始料未及的时候,教练马上把我骂了一通”不用你上了,你可以回家了“。在比赛的场上,没有做好随时上场的准备,这无疑是一个巨大错误。但被当众否定,让我很受伤,自从那次以后,我对训练就开始有了恐惧,每每想到,训练中可能出现教练的痛骂,在出发至球场前就会开始极为细致地感受自己与外界,寻找一个不需要或不应该去训练的理由。

年少的我因为压力,放弃了。

而让我当众批评的那位实习生,在后来,给我发了信息,希望可以更细致地指出他的缺点,并给出改进的建议。

今天的他比年少我做的更好。

分享
点赞0
打赏
上一篇:2018年,我们该如何看待微信小程序?
下一篇:浅谈如何根据用户反馈做体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