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思考「场景」很重要?丨产品杂谈系列

2019-05-142194

在产品策划过程中,“场景”总是被大家所强调,而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便是自己关于“场景”的几点小思考。

设想用户场景让需求分析更准确

用户场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意义是需求分析。

举个例子。 有使用iPhone的小伙伴们,应该都会遇到两种接听画面。

iPhone接听画面

最开始发现的时候,我也有些纳闷,为什么要有点击和滑动两种交互呢?统一不是挺好的吗?

但iPhone的体验之优是鼎鼎有名的,大概率其中隐藏着什么玄机,于是我便开始试验并且尝试寻求一个答案。 通过实际的尝试,我们可以发现,左图的滑动交互是在手机锁屏时的接听界面,而右图则是手机未锁屏时候的接听样式。那么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我们举两个场景大家便知道了。

假设我们走在路上,将手机锁屏,并放在裤兜中。这时突然来了一个电话,有来电时屏幕已经被点亮,如果是点击形式的话,我们很可能因为碰到什么地方,就将电话给接通了而不自知。而滑动的交互方式,其所需要付出的一点点操作成本,将使来电误接的概率大大降低。 而反过来,当我们屏幕没有锁屏时,大概率正在使用手机,当有来电时,我们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该事件,能够快速的对来点进行处理。在不考虑误触场景的时候,单次点击明显要比“点击-滑动-松手”快捷多了。

这就是分析的场景的意义,任何需求分析都是要跟用户生活中的使用场景相关联的。

通过场景捕捉关键信息,提升认知密度

有一次我作为一个伪球迷和一个真球迷朋友一起看足球比赛,在一个过人动作之后,我这个真球迷朋友就感慨良多,在那里不停地说“太妙了,太厉害了”。我就很奇怪,我只是觉得这个过人过的挺好的,但秒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出来?这个真球迷朋友给我解释了半天,见我一脸懵逼,便说,“算了,你也不太懂足球,跟你说你也不懂”。

这个经历也引发了我对场景的思考,面对同一个对象,我们捕捉信息和数据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而捕捉的数据量取决于你对场景的感知,如果没有经历过那种场景,或者说无法融入那种场景,我们将会处于一种粗糙的混沌状态,对大量潜伏在这个场景中的信息没有太多的感知能力。

例如说出去旅游的时候,很多游客在别人眼里就是“观光客”,走马观花看一遍,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卡拍照。但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除了观看、拍照片以外,还要真正地游,就是比较细致、深度地去接触场景。只有经过这种“游”的状态,你对它的认知才可能进一步深化。

古人说,“一个景物可观,可游,可居”。意思就是,要在那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你对它的认知才会是另外一种样子。只有在高度场景化当中,我们才能够获取真正有效的感知及数据。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的真球迷朋友在于与我看同一个过人动作的时候,能够从中感受到更多的妙处。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当我们能够知道不同用户的使用场景下的心理,或者知道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心理,就有利于我们把产品做得更全。而为了获取足够多的心里信息,我们要做的,很多时候都是将自己带入用户的使用场景,通过模拟或者实验来获得用户体验,从而更好的挖掘在不同的用户场景下的关键信息,提高对不同用户不同场景的认知水平,从而为产品的完善和迭代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应用场景是技术落地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近几天,中国互联网红利萎缩,大块的场景都已经被人占走了,找个技术落地应用的新场景越来越不容易。

比如说,区块链和比特币曾经炒的如此火热,但是大规模落地的场景到现在仍没有找到。且在该情况下,就算你找到了个应用场景,想把它做大,可能比较比找到它难得多。 因此,我们除了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之外,若想在未来的互联网行业分得一块蛋糕,亦要关注该技术的落地场景。技术和场景是相互驱动的,一方面,技术能来推动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行业的进步也将提供足够大的场景支持技术的迭代

例如AI智能音箱领域。

语音交互是AI时代主流的交互方式,但上一代智能音箱带来的语音交互场景并不丰富,根据Statista发布的2017美国家庭智能音箱用途调查报告显示,使用量最大的是问答、天气、音乐、闹钟、提醒这五项功能

智能音箱主要使用目的

由于使用场景受限,上一代智能音箱没能完成互联网巨头们期望它实现的事——成为互联网的新入口,因为单纯语音交互的方式在使用场景上受限。

为了突破使用场景的限制,2017年5月,亚马逊发布了带有屏幕的智能音箱——Echo Show,它是在原有的语音交互基础下,加入了视频通话、播放网络视频等功能。紧随其后,腾讯在18年发布了一款有屏幕的智能音箱亲见M10,它除了语音交互之外,也能为用户实现放电影、和朋友视频聊天等多种视觉互动。京东也在2018CES上联合英特尔推出了智能音箱叮咚play,支持视频聊天、人脸识别、拍照等功能。

智能音箱从来没想过只是个音箱,第二代智能音箱通过屏幕的接入,拓展了其使用场景。第二代智能音箱能够连接更多的内容,其更为丰富的使用场景,将使得智能音箱的唤醒率更高,从而提高其使用频率;而屏幕的接入,则引入了视频与图像资源的展示功能,可以与常见的看电影、购物、视频通话等场景相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拜托了过去智能音箱用处不大的尴尬。 通过不断改善智能音箱,通过更丰富的资源引入、更多元的服务搭建,可用性愈来愈强的智能音箱慢慢有了成为互联网入口的能力。

AI技术,通过与音箱的结合,找到了其落地的场景,而其他的技术例如AR、VR、5G也是如此,只有进一步了解其产业发展脉络,寻找落地场景,才能真正形成技术与应用的相互循环促进。

李俊兴 芦苇科技产品团队

芦苇科技

分享
点赞1
打赏
上一篇:2018年,我们该如何看待微信小程序?
下一篇:从每天睡前都刷一下的抖音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