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玩谐音多音字,有着诸如新客易流失、传播成本高等弊端,那么为什么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愿意取谐音名呢?
一语双关带来巧合,在经过解释之后,的确会造成一种令人愉悦的感受。但这种一语双关想要降低传播难易度,需要一定的场景支持。就是能要被人识别出来,如广告、字幕,这类场景下,大众通过肉眼观察很容易就了解品牌方在表达什么,用了什么谐音梗,宣传了什么品牌。但产品名称通常是“叫”出来或者“喊”出来的,群众的耳朵只能认得你的读音,并不能确定是哪个汉字,那么就会先入为主的自行安排一个名称套在产品头上,造成信息同步错误。所以在命名方面,直接套用这种方法,就会失去一语双关的惊喜效果,徒增传播难度。
虽然市面存在有不少此类谐音名称的知名成功案例,但这些产品付出的成本和逐渐成功的过程可能是你我想象不到的。品牌方、搜索平台、输入法定会在纠正名称这件事上花很多功夫。
再看看字节系产品的名称辨识度,火山,皮皮虾,西瓜视频,当你听到这些名字,它直接就符合您心目它名字对应的汉字,不会对应到其他汉字。这样的命名显然信息同步错误的概率会大大降低,避免因谐音梗可能发生的转化问题。 然后打开软件商店会发现,其实正常的白话化命名方式仍然是占主体。
虽然现今智能算法已足够智能,在你输入谐音文字多次后会记录你的习惯,得到你想要的汉字,但如果对于一个冷启动的产品,想要纠正各个传播途径的名字,显然需要花一番功夫,所以,在产品命名上用谐音多音字还需谨慎。